P37周鈞陶

P37班史(周鈞陶)

民國38年春,母校(國防醫學院)自滬遷台,以台北市水源地前省訓團舊址為院址,經本學院各科同仁之ㄧ致努力,使得成為今日東南亞首屈一指的軍醫最高學府。
母校遷台重建後,當時因經費拮据學生名額凍結,只得暫時停止招生,後因各方有感專門醫藥人材缺乏,經院長與教育部一再商酌,加以諸教授們的贊助支持,在為國家培養專門人才的宗旨下,由教育部委託母校代行招生,即於39年11月在台北舉辦遷台後首次招生,本班於焉誕生,排行三十七
本期班唯一特色就是至畢業時止,仍有三位自費同學,在平時他們常以「自費軍人」自居,蓋吾班原為教育部委託代招,已如前述,雖身披戎裝,但一切入學費用均由自理。至入學後的第二年(41年8月)國防部對各軍事機關學校名額解凍,准許母校繼續招生,為三軍培養保健人才。母校為求配合軍事管理與當時軍方的迫切需要,規勸我們改為軍費待遇,自此即有大部分同學成為名符其實的軍人。
吾班於43年9月中旬開始最後一學期的工廠實習,其廠所有五處之多,計經濟部聯合工業研究所(前中國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)有顧敦漢與我二人,台灣省衛生試驗所潘述平、陸常、劉騤三位,台北永豐化學製藥廠張秉勇、鍾萬隆二同學,信誼化學製藥廠吳新、顧農先,樹林中國化學製藥廠儲祥群、曾昭賢等同學,實習六個多月,於44年4月初返校,赴芝山岩接受為期六週之衛勤訓練,然後分發三軍服務。
在教育部委託母校代招新生之初,國防部要求在學學生接受軍事管理,並需於畢業後在軍中服役二年,此一規定也成為以後軍中建立預備軍官制度的緣由,也即在國內一般大學畢業後,也需到軍中服役二年,只是近些年來,因國家政治生態改變,軍中的預備軍官制度也隨之消失了。
再者在過去,國防部所屬軍事院校的畢業學生是沒有學位的,由於我們這一期班是教育部委託代招的,母校的畢業生從我們這期開始授予學位,從此改變了軍事院校的教育措施,相繼的中正理工學院、政戰學校以及三軍官校畢業生也授予學位了。

由右至左:曾昭賢、潘述平、吳 新、李天奉、金主任明儒、陸 常、周鈞陶(95年3月攝於台北)

由右至左:曾昭賢、潘述平、吳  新、李天奉、金主任明儒、陸  常、周鈞陶(95年3月攝於台北)